Friday, 24 February 2017

100个原生家庭的叙述与倾听 :第7期:在真爱里有飞翔的自由(三)

第7期:在真爱里有飞翔的自由(三)

100个原生家庭的叙述与倾听 :第6期:在真爱里有飞翔的自由(二)

第6期:在真爱里有飞翔的自由(二)

100个原生家庭的叙述与倾听 :第5期:在真爱里有飞翔的自由(一)

第5期:在真爱里有飞翔的自由(一)

文章出处


文章出处 A

@亲爱的家人,感谢您的关注!

@“亲密之旅”创始人黄维仁博士经常说:人生像一列火车,在不知不觉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我们同行的时间可能是5年、5个月,但也可能只有5个小时、5分钟。

在这辆人生的列车上,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性别、家庭、置身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我的一生是悲哀的、还是幸福的,是孤寂的、还是充满友情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亲”!它是生命中有意义的、爱的联结;它是给予爱和接受爱的力量,它使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充满幸福、快乐的经历和激动人心的创意与力量;它带我们一起走上一条幸福、快乐,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爱,是需要学习的;亲,需要我们刻意地经营。
亲,我们邀请你踏上“亲密之旅”的人生列车,跟黄博士一起学习爱、发展亲。

@“亲密之旅”订阅号历史精华图文,请点击:http://mp.weixin.qq.com/s/c_T6YbeMXo1UzofcTA4s_g

@联系电话:
010-68337911(北京)
021-64275673(上海)
0755-22158026(深圳)

@客服微信:
qmzl-xm(心景小密)
qmzl-xq(心景小亲)
qmzl-xj(心景小佳-微店咨询专用)


文章出处 B

本文由国际亲密之旅新加坡授权转发。在此深表感谢!

声明:'海咛之家'引用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独家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文章投稿请联系lucyliu56@gmail.com
谢谢!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亲密之旅及所有衍生作品版权归属黄维仁博士,由国际亲密之旅Journey to Intimacy International, Inc. 授权使用。

版权声明:
“国际亲密之旅JTI" 及“亲密之旅”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为黄维仁博士及亲密之旅家人们原创并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请务必注明出处,若有修改需征得作者同意。请尊重知识产权和我们的劳动成果,谢谢!

关于亲密之旅

关于亲密之旅

2007年12月,一位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兼婚恋专家、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黄维仁博士,综合过去三十年来国际最前沿、最尖端的心理学临床实证的研究,以及全世界最好的婚姻治疗和训练中的一些最有效的要素,整合出了一套帮助自我成长、培育情商,提升婚姻家庭品质及其他人际关系的辅导培训课程——亲密之旅。它是训练医学院中心理学博士的课程,却以简单易行的方式传授,被誉为“心理学界的军事武器民用化”。

100个原生家庭的叙述与倾听 :第4期:唯爱永不被辜负(三)

第4期:唯爱永不被辜负(三)
http://m.ximalaya.com/19367846/sound/19019470

100个原生家庭的叙述与倾听 : 第3期:唯爱永不被辜负(二)

第3期:唯爱永不被辜负(二)

http://m.ximalaya.com/19367846/sound/18816934

100个原生家庭的叙述与倾听 : 第2期:唯爱永不被辜负(一)

第2期:唯爱永不被辜负(一)

http://m.ximalaya.com/19367846/sound/18682579

情感智慧 (1)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Listening is Loving, Empathy is Healing

~~ 黄维仁博士

2017年新加坡《亲密之旅》课程日期

2017年新加坡《亲密之旅》课程日期

  初级认证班:   2017年7月1、2日(周六、日)
  中级认证班:   2017年6月24、25日(周六、日)

2017年新加坡《亲密之旅》课程收费表

初级认证班:  2017年7月1、2日(周六、日)
单          人:  350 新币 (S$350)
夫妻/情侣:   595新币 (S$595)
复       训: 150新币 (S$150)/人

中级认证班:   2017年6月24、25日(周六、日)
单          人: 300新币 (S$300)
夫妻/情侣: 550新币 (S$550)


黄维仁博士 2017年新加坡公开讲座日期
    
公开讲座(华语)/ Public Talk (Mandarin)
日期:2017年6月23日(周五) /  Date: 23rd of June 2017 (Friday)

公开讲座(英语)/ Public Talk(English)         
日期:   2017年6月30日(周五)/ Date: 30th of June 2017 (Friday)

“亲密之旅”课程设计者黄维仁博士简介

“亲密之旅”课程设计者黄维仁博士简介
黄维仁博士是国际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任教于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被誉为“Dr. Love” (爱情博士), 擅长婚姻,家庭,群体,与泛文化心理治疗。多次应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卡塔尔政府邀请为其培训婚姻家庭与心理工作者。
2002 年五月应美国政府邀请到白宫晋见布什 (Bush) 总统。
2004 年十月应邀担任联合国世界家庭研讨会之主题讲员。
2011年荣获台湾东海大学第12届杰出校友奖。
2013 年荣获美国基督徒心理辅导协会 (AACC) 多元文化杰出贡献奖。
2014 年应邀担任国际扶轮社世界大会之主题讲员。
2016年新加坡政府婚姻家庭大会主题讲员。
2016年美国心理协会(APA Convention)年会主题讲员。
黄博士在西北大学服务的18年之间总共荣获了4个荣誉奖:1997年和2001年的“社区服务贡献奖”; 2005年的“专业领域特殊贡献奖”和2015年的“卓越贡献奖“。

黄博士的著作有「窗外依然 有蓝天」、「爱就是彼此珍惜」及「活在爱中的秘诀」等等。

Tuesday, 14 February 2017

国际亲密之旅--新加坡 JTI-SG简介

国际亲密之旅--新加坡 JTI-SG简介

亲密之旅情感智慧与自我成长培训课程乃由世界著名临床心理学家兼婚恋专家黄维仁博士研发。该课程综合三十年来国际最前沿、最尖端的心理学临床实证的研究,以及全世界最好的婚姻治疗和训练中一些最有效的要素。用“刻意地经营友情”、“有效地处理差异和冲突”、“发展健全的人格”三主轴构建了逻辑严密、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12课内容。帮助学员们提高自己的情绪智慧,达到婚姻家庭和人际关系中的双赢。

国际亲密之旅是黄维仁博士夫妇2014年在美国登记创立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亲密之旅致力推廣親密之旅-情感智慧與自我成長培訓課程,宗旨是装备全世界所有愿意学习自我成长,并且帮助别人成长的华人,借着亲密之旅情感智慧与人际关系的训练,成为健全愛人的醫心者,抱着谦卑终身学习心态,帮助自己与周围的人活出最美的生命。目前有过正式亲密之旅初阶的国家是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法国,美国,加拿大。

国际亲密之旅--新加坡 是在“国际亲密之旅”发展的基础上,应市场的需求,于2016年在新加坡正式成立。直接由国际亲密之旅美国总部指导,由一群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带领,在新加坡推广“亲密之旅”课程,建立行之有效的第二家庭跟进系统,确保参加过培训课程的家人们都能够继续在新加坡第二家庭的环境中彼此扶持,共同成长,成为举手投足都活出健康人格、充满爱心的一群亲密之旅同路人。学习发展更健全的人格,成为更多人的祝福。

Sunday, 12 February 2017

原生家庭影响人格与亲密关系

1

原生家庭影响人格与亲密关系



  基本上,人一生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当家”的家。原生家庭就是指个人从小成长的家。
  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绪互动的了解,甚至谈恋爱时,总是不自觉看上某种特定类型的对象,也受到原生家庭不同背景的影响。
  A君长得帅、条件好,周遭有许多女孩子喜欢他,但他的初恋情人患了抑郁症,自杀未遂刚出院。他的第二个女友,是个“暴食症”或“神经性厌食”者。目前他的第三任女友则是个有夫之妇,得不到丈夫的爱,而在绝望时遇到A君。为什么他不断地被“受苦”的异性所吸引?总是喜欢精神上有问题的人?
  追本溯源,A君十二岁时,父亲有外遇,母亲顿时精神濒临崩溃,开始进出医院;当时,还是个小男孩的他必须转换角色来扶持母亲,其实他更需要被人照顾、关爱。A 君象小时候帮助母亲般来帮助那些女孩,希望自己的好行为能使她们快乐起来,并且她们能够重新开始来爱他。在心理学上,这称为“强迫性重复”。
  婚姻中的许多问题常是由原生家庭衍生而来的。过去的心理创伤,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以前没有得到的满足,现在要加倍得到。比如小时候曾被父亲虐待,对下一代可能会产生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重复模式,不自觉地成为打孩子的人;另一种则可能是过度溺爱、完全不管教孩子。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我们应警惕自己,莫让过去的创伤延续到现在,勿用愤怒向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讨债”,而要以理性、爱心慢慢解决问题。

 

2
你的心理按钮在哪里?


  B君的哥哥、弟弟都很外向,很会讲话,他则较安静善于思考。B君不吵不闹、常被忽略、不被注意,所以从小受到的伤害就是“不公平”,他最害怕的也是“不公平”,这是他的“心理按钮”。当别人对他不公平时,就会使他的情绪爆发出来。
  B 君的妻子是家中的长女,和母亲感情非常好,她对有外遇的父亲心怀恨意,父女之间有很多冲突,父亲自然把许多的爱给了第二个女儿;可想而知,她的“心理按钮”便是希望得到更多男性的爱,希望被珍惜、被疼爱。这个妻子的“按钮”是要“成为特别的”,在丈夫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有时她撒娇、耍赖,想得到丈夫的“包容”,也医治过去的伤痛,但B君就受不了,因为这样“不公平”,他认为凡事都要“讲理”,当他越要讲理,妻子越觉得不被“宠爱”,两人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僵持不下。
  B 君妻子生气的对象其实是自己的父亲,每当丈夫强调“公平”的刹那,她好像又看到从前父亲用严苛的标准在要求她;当父亲再度出现时,她的愤怒便有了发泄对象。经过一些心理辅导,认识了“原生家庭”的观念,她学**饶恕父亲,并把过去的需要讲出来,改善了父女的关系;B君看到妻子和岳父之间有这么大的冲突及痛苦,便特别疼爱妻子,妻子心存感激而对丈夫更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生活中有些冲突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很多人因为长年的冲突没有获得解决,心灵不断得受折磨。我们要把潜意识主宰状态转成意识主宰状态,了解过去带来的影响,并学会如何从当中跳脱出来

 

3
心理上的两个基本需要


  没有忧虑是何等美好,只是生活中难免会有忧虑,甚至很多人处在痛苦愁烦之中。上帝创造天地万物时蕴含了物理定律,人的心里也有一些定律,认识这些心理定律后,在婚姻、家庭中,比较能理性地满足自己或别人的内心需求,也更懂得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以下我们来了解内心的两个基本需要。
  一、 安全感:
  人出生后就需要安全的环境,知道下一餐有没有得吃、关爱的人是否在身边,如果这种安全感不能得到满足,将来对爱情、婚姻、子女的关系都会产生问题。不同成长背景的人,对不同情境会有不同的诠释,也许是正面的,也许是负面的:从小受伤的人,常把别人的善意当成恶意;没有安全感的人,对别人的笑意会解释成嘲笑或别人有居心,却不能想象那可能是一种友善的表示。
  二、 身体的抚触:
  第二个需要是身体的接触和抚摸;很多临终的病人,即使已失去语言沟通的能力,但被抚摸时,仍有感觉、反应。
  所以有句英谚说:“We need three hugs to survive, another three hugs to thrive.”(我们每天有三个拥抱就可以活得很好,再多三个拥抱会更神采焕发。)但若从前的创伤未愈合,长大后恐怕也很难用拥抱来弥补。

 

4
心理治疗上的两个要素


  心理治疗中最有效的两个要素是,镜映(Mirroring)与理想化(Idealizing)。
  父母亲是小孩心理上的第一面镜子,孩子起先不知道自己是谁,靠着父母对他的反应、评价,从中建立自我形象和自我观念。而我们总有软弱,爱也不完全,多半喜欢成绩优异的、漂亮的、跑得快的、聪明的孩子,更喜欢跟自己长得像或个性相像的孩子,无形中,对待孩子就会有一些差别待遇,对那些被冷落的小孩造成影响。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关爱他们,同时要好好面对自己的问题。
  身上还带着过去伤痕的父母,若不懂得面对自己的问题,会比较不能容忍孩子负面的情绪。大多数中国人**惯用高压政策,只许孩子有正面的情绪,像乖、听话。至于负面情绪则会带给我们困扰,像触犯了心中的地雷,不太舒服,于是就压抑孩子不能发怒。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让孩子懂得如何适当地表达怒气是非常重要的。
  生气是正常的情绪,重要的是如何以合宜的方法疏导,并且“不要含怒到日落”──不累积怒气──累积久了会变成苦毒、疾病,导致一般常见的胃痛、偏头痛……。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情绪被压抑,没有表现出来,但其实一直在内心翻腾、搅动,一旦引爆,情况便难以收拾。
  相对于“镜映”,另一个要素是理想化(Idealizing);每个人都需要有个比自己更高、更大、更有智慧的力量引导,小孩需要父母关爱他、管教他。有些小孩虽然物质不虞匮乏,但父母很忙,无法陪伴他,这些小孩比较无法控制情绪。
  国内在实施一胎化后,有个“四二一”现象:一个小孩有四个祖父母、二个父母,这个孩子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没有人敢管教他,而且有求必应,变成一个小霸王或小公主,产生许多儿童问题。其中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得到多少爱,除了爱,孩子还需要有外在的规范加以约束。假如小孩偷钱,没有被抓到、没有人管教,这个小孩心理上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小孩偷钱时被父母逮到了,严严地教训一顿,反而可以帮助他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就像把内在许多的动力放在铁轨上,让火车可以循轨而行,而且冲得很快,也会发展得很好。
  所以如何平衡爱与管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犹如老鹰的一对翅膀,要同时具备才能展翅上腾。镜映和理想化就像上帝的两个属性:一是“无条件的爱”,一是“公义”的性格;前者是恩典,后者是真理。人需要无条件的爱,也需要有公义的法则;才能克制冲动,发展坚韧的品格,完**生目标。
  爱虽重要,却如此难以拿捏,需要我们努力学**。你我都不完全,我们的爱也不完全,我们有责任从自己开始,不要让过去代代相传的问题继续出现。
我们谈到了原生家庭对人格与亲密关系的影响,谈到了"心理按钮“、”内心两个基本需要“以及心理治疗上的两个要素“等内容。本文将继续引领我们进入原生家庭更深之处,帮助我们去觉察那些已经潜入意识之外的更为深远的影响。 祝福家人们在这趟探索之旅中,有收获、有成长!

 


1
省察过去的伤痕

大家都有受伤的经验,不管怎样的伤口,都需要妥善处理才能愈合。人生难免会因人与人相处时产生冲突、摩擦,而内心受到伤害,如果那些伤害继续存在,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医治,日后会有很多的后遗症。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伤害、如何疗伤,才能更有力量站起来?


首先,我们当学**不再把手指指向别人,认为都是别人害我们变成今天的景况。心灵医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自我省察”,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并用现在的眼光去检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使一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是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有关。
有位住在旧金山的老先生,几十年前逃难来美国时,就认为这里不是他的家,尽管后来在美国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却还是一直怀念故乡的水多甜、梨多大、人多好;直到大陆开放,有机会回到老家,才发现家乡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经历这些事情后再回到旧金山,他的心里终于安定下来。
因此,人要学**用现在的、较为成熟的、更客观的立场检视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如果你的父亲曾对你很绝情,试着用新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会了解原来父亲也是不得已的,或者他只不过是不小心讲了一句话,对你的伤害却是那么真实、那么的深。除非你能重新探索,否则很难从中跳脱出来。纵使父亲对你的伤害是有意的,心灵探索和医治也能减轻伤害,帮助你接受人的不完全,学**设身处地地,看到父亲那样做的理由,进而饶恕他。
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够,遭遇一些事情时,有时会造成很深的伤害,但我们若能以**的眼光追溯当下的景况,伤口也就没有那么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回顾心理历程很重要。

 

2
原生家庭的三个影响因素



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对于原生家庭至少要有下列一些基本的了解:
1、家中排行:
每个人在成长中多少都会留下某些印记,就是所谓的“心理按钮”。对身为老么的人而言,在家里他没有决定权,如要突显自己,讲话就得特别大声。一个总是害怕得不到注意而提高声量的孩子,日后在人际关系上最敏感的,就是别人是否能尊重他的意见。一旦觉得被忽视,就容易“情绪过敏”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2、成长背景:
一个从小看母亲总是用眼泪操纵父亲的小孩,长大后当他看见妻子掉眼泪时,立刻大发脾气,而不是去安慰她;因为那一刹那间,儿时的影像仿佛又重演,他的浅意识里,认定妻子就像母亲要控制父亲一样,其实这个妻子很无辜,她只是不小心触犯了丈夫的心理按钮。生活中有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把过去和现在混淆,以为过去的事情又再度发生了,其实,在你身边的人只是碰巧触发了你的心理按钮。
3、内在誓言:
每个人的心理按钮各不相同,有人怕“不公平”,有人则怕“被冤枉”,但也有人行事风格深受“内在誓言”的影响。“内在誓言”也可以说是成长经验中的“座右铭”,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种理念,成为我们人生的最高指导原则。成长背景无形中灌输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内在誓言”有其历史性的功能,曾在过去人生某个阶段中保护我们不致受到太大的伤害。
内在誓言有很多种,例如:“男人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我要存私房钱”;从小经历逃难或贫困生活,看见父母总是很努力工作,于是学会“人生就是要打拼”,甚至变成“工作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工作”。这样的人成年后即使生活富裕,也无法让自己与家人稍微轻松一些、生活多些享受。

 

3
自我防卫的三种形态



人际互动时,有三种自我防卫的形态:
第一种是“讨好型”,以“讨好人”来保护自己。这种人总是笑嘻嘻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甜言蜜语,主动上前和人握手、打招呼,用“只要我乖,人就爱我”的内在誓言,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爱他。但若是一直采用同一种方式面对问题而没有弹性时,就会出状况。每个人应该不断成长,学**用更为成熟的心态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第二种是“攻击型”,在人还没有指责他之前,先凶狠的指责别人,与每个人保持距离。用这种方法可以隐藏自己的软弱,不轻易被人刺伤,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因为他内心其实很需要爱,却用攻击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三种是“隔离型”,既不攻击也不讨好别人,只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保持遥远距离,冷眼旁观。有的人是“电脑型”,凡事用逻辑分析,过度运用理性,以隔离感情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和别人互动,也不把心事告诉别人,似乎离群索居,很难与人深交。有的人是“小丑型”,虽然表面上嘻皮笑脸,却从不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可以把你逗得哈哈大笑,可是根本不分享心事。如此一来,虽然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但享受不到与人心灵相契的喜乐。
黄博士将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把原生家庭影响久远却深藏于意识之下的一些影响渐渐浮出水面,能够从自动化的”潜意识作主”跳出自己看自己,到“意识作主“的状态。这条医治和好之旅,需要坚持,更需要勇气,让我们彼此勉励!

1
写情绪日记能更了解自己



除了觉察自己的内在誓言,了解上述基本的心理防卫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多看书,多听有关人际、心理的演讲,也可藉情绪日记与生命线分析,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绪及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互动。尝试写“情绪日记”,仔细思想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你有“情绪过激”的反应,把这类事情记录下来,对于自己的成长、心理复建很有帮助。
G先生带着亲戚去购物时,看到一个小男孩一直在哭,亲戚很自然地要去安抚那个男孩,G先生突然大声说:“小心一点,不要碰那个小孩!”“为什么?”“因为他的父母可能会觉得你在诱拐他。”这个亲戚不解,觉得:“有这么严重吗?”这是个“情绪过激”的反应。G先生回家后开始回想,为什么在事发当时情绪一下子紧绷起来?原来,他小时候父母常不在家,他独自哭泣时从来没有人理会他,现在看到有个小孩和他从前一样,却有人要安抚他,心中便冒起一股无名火。当G先生意识到这一点时,才慢慢开始学**不怪罪别人触发他的心理按钮,而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自省与改变。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过去一些痛苦的经验,一味地压抑自己受伤的情绪,反而会变成这些情绪的奴仆,受其控制。竭力压抑、否认这些情绪,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场合,以更大的强度爆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常常自省,学**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我们进入“情绪过激”的“危机”状态时,正是我们重新学**的最好“机会”,这个即时反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潜意识中种种的心理运作。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反而该趁机努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藉着情绪日记,可以帮助我们省察、思考。
在复建的过程中,很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些正面的情绪经验,虽然曾经受伤,但今天起要开创“好”的一面。如果干净的水里滴进一滴墨水厂,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一直加进干净的清水,使墨水淡化到看不见的程度。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建立爱的关系,使伤痕得到医治,并要努力学**创造各种正面的经验。例如,尝试做些从未做过的事、品尝新奇的食物、听不一样的音乐、和不同的人交往等,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依然如此。教会和一些相关机构经常举办一些各种成长性的益智活动,也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

 

2
运用生命线回溯过去


追溯记忆中悲伤或快乐的事件和过去家庭的历史,可以作生命线的分析或心理历史的分析,方法如下:在纸上画一条横线,左端写零岁,右端是现在的年龄,线的上方记录生命中较喜乐、有建设性的事件,下方则写下曾受伤害的历史。比如你记得在四岁时,全家出去玩,非常愉快,那么就在线上写“4”,然后把这个美好的回忆记在“4”的上方;七岁时,因为数学没学好被爸爸打了一顿,这个负面的经验就写在“7”的下面等。

3
找到一个安全的人保守秘密

情绪性或经验性上的学**远胜过只在智性上学**。当你在回顾时,身旁最好有个安全的人,这个人是很了解你的朋友,也是可以让你做真正自己的人。有时最亲密的人未必是最安全的人,因此要寻找可以帮助你守密,也不会因你谈了某些深入的问题,而对你产生异样看法的人;同时,你也要自问能不能成为那个有恩慈、多倾听、少论断的人。当我们能真正倾听、接纳、了解彼此时,便在其中获得医治。而这种心灵相契、具矫正性的情绪治疗经验,是心灵医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当我们用现在更大、更远、更成熟的眼光去检视昔日的伤痛,那些破坏的魔力才能消失、减少。多年前一个小孩所无法承受的苦痛,经过这些年来的学**及智慧的长进后,再重新面对,会比较有能力解决当时的困难。
在心理回顾的过程,如果所探索的只是些小小的不愉快,可以自己进行;若是比较大的伤害,比如**害,就需要找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协助。这些人不但能保密,更了解医治的过程,还知道如何去照顾、处理,帮人抚平创伤。
术业有专攻,不管是修理车子、驾驶飞机,任何专才都必须经过长期学科、术科的训练,更何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婚姻”与“家庭”?我们也要经过学**才能成为好父亲、好母亲、好子女,而心理治疗就是一个“个别化”的教育课程,教导一个人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绪。

4
改变生命密码,重塑自我


过去深沉的创伤,需要藉着专业辅导帮助你走出伤痛,或是找到适当的支持团体,有人同行便不觉得那么孤单,也更有力量面对难题,也许我失败之处是别人曾经历过的,别人成功的经验能帮助我,相互打气、扶持。
古老的智慧书《圣经》中有句话:“祂医好伤心的人,裹好他们的伤处。”当我们干枯到一个地步时,唯有敞开自己的内心,接受上帝无条件的爱与医治,才能重新出发,把过去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经过流泪的幽谷,进入阳光灿烂的泉源之地。